47、纳采_锦堂春色
优看小说网 > 锦堂春色 > 47、纳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47、纳采

  “而今孝期已满,儿自当册立皇后以安天下臣民之心。至于中宫,儿已有了人选,不日会同内阁拟了旨意以告天下。”

  姜珩淡笑地看着上首吴太后她们。

  准备了一大堆话的吴太后死死噎了回去,脸上写满了不信。

  “不知万岁相中了谁家的女儿?”吴太后耐着性子问。

  “是永嘉侯府的二姑娘,赵鸾。”

  想到那无情的女人,姜珩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的。

  因着众人的关注点都在姜珩口中的姑娘身上,他的异样却未被人注意。

  此话一出,众人纷纷在脑海中寻找着赵鸾的面容。约许半盏茶的功夫,吴太后才想起了姜珩口中的人是谁,且还是连带着秦氏一同想起来的。

  无他,京里的贵女本就多如牛毛,更何况永嘉侯一众早在三年前就离了京城,吴太后实在记不得有赵鸾这号人。

  若非忽然想起了秦氏,只怕还要好半晌才能知道这位姑娘是谁。

  “当年秦氏毒杀永嘉侯老夫人之事闹的这般大,万岁今儿却要册立秦氏的女儿为后,这不是告诉天下人有哪样学哪样吗!”

  对于姜珩中意的人选,吴太后头一个跳出来反对。

  姜珩的脸色不太好看,纵使他知道除了吴氏女,论他选了谁吴太后都不会满意,却不想吴太后竟会有这样大的反应。

  事实上因着没选吴氏女为后是一层,另一层则是为着赵鸾的出身和品行,再摊上了那样一个母亲。而姜珩选了这样的女子为后都不愿意让吴家女入宫,怎教吴太后不怒。

  “妾记得,这位赵姑娘的妹妹在赵姑娘的及笄礼与人通奸,闹了好大个没脸。”

  陈淑妃冷不叮铃一句话,将吴太后的愤怒凝聚到了顶点。

  “什么?竟还有这样的事?”

  吴太后虎了脸,径直从座位站了起来,一掌重重拍在御案上。

  “噢?怎么朕记得却是富山伯府的梁公子强了赵三姑娘。”

  姜珩挑眉看了陈淑妃一眼,目光再次凝聚到吴太后身上。

  吴太后冷哼一声:“纵使通奸也好,被辱没了也罢。一家子姐妹,妹妹名声有瑕,姐姐又岂可入宫为后!”

  富山伯夫人吴氏同出一族,是吴太后的堂妹,可不正是一家子出来的姐妹么。

  只见不少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自己身上,后知后觉的吴太后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,又急又气,竟一时语噎。

  姜珩依旧含笑,如沐春风般开口:“母后娘娘的顾虑儿也是晓得的,皇后是一国之母,自当择其贤者,赵氏女姊妹名声不瑕,本人却是好的,不然当年也不会请得到勤太妃为其插笄。”

  谈论到勤太妃身上,就不是吴太后能轻易斥责的了。勤太妃是皇室为数不多的长辈,即便是吴太后,看在先帝高宗的份上,也要尊之敬之。

  于是,姜珩又朝着几位太妃开口道:“母妃们今儿的意思朕都明白,从前是朕委屈了几位皇兄皇弟,今儿母妃们既开口了,儿自当无不从之。”

  话说到这个份上,德妃她们的目的也达到了,至于宫里这两位神仙打架,又与她们何干?于是纷纷请辞出了皇宫。

  自元和帝驾崩归天,姜珩继位后。她们这些有儿子的嫔妃都被儿子接回了府邸荣养,说起来,竟比吴太后的日子还惬意几分。

  前一刻还热闹非凡的宫室迅速冷了下来,姜珩笑着看向吴太后,“不知母后娘娘还有何示下?”

  “示下?”

  “万岁自个儿都拿定了主意,哀家还能有什么示下?”

  吴太后整个人迅速萎靡下来,仿佛老了十岁。

  姜珩到底不愿与吴太后彻底撕破颜面,让人说他刻薄寡恩,“这皇位究竟是母后娘娘扶儿坐上来的,儿感念母后娘娘大恩。若母后娘娘平心静气,赏花为乐,儿自当亲之敬之。”

  见姜珩说的真诚,吴太后不再多言,领着宫人失魂落魄地回了慈宁宫。

  “兰芝,你说哀家是不是错了?哀家谋划的这一切究竟是什么?”吴太后倒在贵妃榻上,看着一旁嬷嬷问道。

  兰嬷嬷神色晦暗不明,拿着美人锤小心翼翼为吴太后捶着腿,又过了片刻,再慢悠悠道:“太后怎会有错,太后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伯府么……”

  听到这个回答,吴太后心下一凛。是了,她可不是为了承恩伯府活在吗。为承恩伯府谋划了大半辈子,竟忘了自己。

  次日一早,承恩伯夫人递牌子进宫给太后请安,破天荒的被吴太后拒绝了。

  昨儿她就听到了姜珩欲立赵氏女为后的风声,这一夜急的跟什么似的,眼下太后竟还不见她,这可如何是好。

  好容易才拟定了中宫人选,内阁班子自是无人反对。早朝时姜珩又将此事说了出来,虽有几个持着私心反对的大臣,大多数人却都是没意见或是同意了。

  论反对,承恩伯府一众自然首当其冲。可面对朝臣几乎是一片倒的情景,纵使生出三头六臂也挨不住御史们的口诛笔伐。

  万岁这般年纪了,好容易同意立后了,如今不过是挑个合眼缘的,身份又不低,承恩伯府却为了再出一位皇后反对,也太打脸了。

  于是当天姜珩的御案乃至内阁的桌子里,摆满了弹劾承恩伯的折子。

  正午十分,内阁紧急召开了一场关于立后章程的会议,将立后流程乃至何时大婚粗略议论出了一个章目。

  经过几位阁臣并六部尚书商议,决定暂且由中书省拟定了册封旨意,再由宁老亲王亲往明州宣读立后诏书,将象征皇后身份的一应玺绶交至新后手中。

  而大婚日程则定在年关,那时恰逢各地藩王进京,如此也可免了来回折腾,让人怨声载道。

  只是如此一来,礼部、工部、吏部的人倒是不满意,近年关之际,他们本就要忙些,各地藩王进京和迎娶新后又撞在了一块儿,更是忙上加忙。

  最后几人闹到了姜珩那里去,日期还是定在了年关。眼下已是重阳,留下的日子不多了,三省六部跟着就忙了起来。

  至于永嘉侯再次入朝一事,为着赵鸾被立为新后也跟着提上了日程,因着他原先的职务已经有人占着了,为此吏部尚书颇为头疼了许久。

  最后还是在阁臣的暗示下,吏部尚书大笔一挥将光禄寺卿的位子给了重新起复的永嘉侯。

  光禄寺掌祭祀、朝会、宴乡酒澧膳馐之事,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,最是清闲自在,且显而不贵,当真是极好的。

  中书省十分迅速地拟好了诏书,经由门下审议无误,内阁加盖了玺印。诏书很快来到了宁老亲王跟前。

  作为替天子下聘纳采的使者,是极为得脸的差事,宁老亲王开开心心接下了圣旨,带着使团风风火火就去了明州。

  随行的还有宗正,陈太师,一干令使、节使、傧者。

  赵鸾被立为新后的消息传到明州已然是两日后了,还是使者日夜兼程的结果。

  听着使者报信,王州牧大跌眼镜,永嘉侯竟成了国丈,再想到这些年他没时时在永嘉侯跟前露脸,不禁捶胸顿足。

  王家小姐更是人都傻了,想到往日和宋知书为难赵鸾的事,一阵后怕。

  宋知书同样悔的肠子都青了,别说恨了,就是连妒忌的心思半分也生不出来。

  随着宁老亲王的队伍逼近明州,宗正派人通知了赵家接驾的时辰。

  天还未亮,赵家的族人密密麻麻站满了跟前的空地,族里出了一位皇后,赵氏族长老泪纵横,其余族人具是共有荣焉。

  赵家上下无不欣喜,就连赵晔姐妹,脸上也挂着笑。

  街上站满了好奇百姓,天子娶妇他们还是头一次瞧见,都想见识见识天家的体面。

  一早,珍珠和香琇有条不紊地为赵鸾梳妆,自家姑娘成了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,再没什么违制、僭越的,两人更是一股脑在赵鸾头上插满了金钗步摇。

  脂粉敷面,胭脂红点唇,螺黛蛾眉,肤如凝脂,好似清水出芙蓉。

  三千青丝绾作华鬓,斜插九凤金钗并各数花钗,尊贵自不必说。

  同赵鸾一起出门的,是永嘉侯,父女两人携手行至中门,赵晔姐妹紧跟其后。

  至于府上的姨娘,是没有资格前往的。

  父女两人十分默契,谁也没先开口。

  对于赵鸾被册立为后之事,永嘉侯本该欣喜的,只是看着女儿无欲无求的神情,脸上不由得就多了些犹豫。

  见赵鸾走了出来,潘良庸脸上堆满了笑,对赵鸾恭恭敬敬作揖,道:“恭喜贵主,贺喜贵主。”

  赵鸾微微点头示意,随后依次同使者见礼。

  瞧着时辰差不多了,宁老亲王同宗正几人交换了一番眼神,于是手持符节上前,曰:“孤王奉旨纳采!”

  永嘉侯领着赵家一众跪下,道:“臣赵门敬亭之女若如人,既蒙制访,不敢辞。”

  傧者出告,入引主人出,迎使者于南门,于北面而拜。

  永嘉侯再次作揖,宁老亲王手持幡、节进了正门,其后宗正带着桉、雁紧跟其后。

  太师进制于宗正前,宗正取制,随后退还其位,宗正手捧制书,曰:“有制!”

  永嘉侯再次领着赵氏众人一拜。

  宗正呈制书于宁老亲王,宣读制文。

  “端佑皇太后曰:咨光禄寺卿郎中令永嘉侯林姓,浑元资始,肇经人伦,爰及夫妇,以奉天地、宗庙、社稷。谋于公卿,咸以为宜。率由旧典,今遣使持节宁王姜某、宗正姜某以礼纳采。”

  永嘉侯跪谢,答曰:“端佑皇太后嘉命,访婚陋族,备数采择,臣之女未闲教训,衣履若而人。钦承旧章,肃奉典制。某官封粪土臣赵门敬亭稽首再拜承制诏。”

  永嘉侯高举双手,从宁老亲王手中接过制文,再次拜谢。

  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ukxs.cc。优看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ukx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