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梗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优看小说网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历史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历史梗

  太师:

  元朝的岭北行省,与其他行省不同,不设郡县,由太师统领。失去中原和辽阳行省后,北元的势力范围只剩下了岭北行省,太师也成了地位最高的人。

  本世界线中,紫帐汗国早期制度和元朝相似,由一名太师统领钦察草原地区,掌管北帐军的征发,监视罗斯诸国。因为地方遥远,所以自主权很大。

  随着金帐汗国的崩溃,太师辖地越来越大,权力迅速膨胀,导致汗国权力失衡。

  南北战争后,太师辖地被分解为六个行省,太师成为虚职。

  巴巴·伊沙克:

  13世纪在小亚细亚活跃的一名教派领袖,以天方教苏菲派的名义传教。但他的教义实际上是对基督教和天方教的融合。

  巴巴·伊沙克擅长展示“法术”和使用各种道具,让信徒们十分信服。与其他教派不同,他的信徒饮酒,用音乐祈祷,并且拒绝去寺庙礼拜,受到了当地突厥部落的广泛欢迎。

  最后,巴巴·伊沙克带领信徒揭竿而起,向罗姆苏丹国发起圣战。虽然自己战败身亡,但直到几十年后,依然有突厥部落奉行他的教义,坚持抵抗,削弱了罗姆苏丹国的统治。

  巴巴·伊沙克身份不明(“巴巴”是个尊称)。有人认为他是科穆宁家族的成员。

  本世界线中是张神父、李萨宝、王大喇嘛一系的同行之一。

  和林:

  全称叫哈拉和林,位于漠北,是蒙古人早期的首都,也是法理上的中心。

 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,把首都迁到大都。和林设立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。(这机构一般是用来羁縻管理少数民族或者土司的)

  老家都变成宣慰司了,大致可以看出元朝对于漠北的态度……

  本世界线会作为背景出场,但依然没什么存在感。毕竟大家早不在乎这地方了。

  瘦金体:

  宋徽宗开创的字体。由于元顺帝也喜欢这个字体,在各汗国广为流传。

  (元顺帝是个水平不错的工匠和书法家,也是那种除了治国什么都学得挺快的。)

  金锅:

  俺答给明朝进贡的时候,为了表达诚意,送上了等级最高的礼物:一口金锅和一口银锅。

  结果明朝还是没答应,可能没看懂……

  种植:

  窝阔台下令,只要能在和林种出来蔬菜的,都给重金奖励。

  不过似乎是当地人的种菜能力不太行,虽然奖金很高,但长期没人能领到。直到后来有人成功种出了一些萝卜。

  窝阔台非常高兴,一口气奖了他二百两白银。

  本世界线中,有人带来了美洲的玉米。一些紫帐官员认为这种作物耐性好,就引进到罗斯地区种植。

  北元得知后,也想在漠北种植,但种不出来。一怒之下,开始仿照窝阔台先例,奖励能种玉米的人。

  七省:

  紫帐对伊儿汗国故地的称呼。

  中亚及以西的土地,原本被划为“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”,设立官员管理。后来忽必烈将这里分封给旭烈兀,建立伊儿汗国。

  旭烈兀又将汗国分成七个行省。

  中医:

  和其他几个汗国不同,伊儿汗国对元朝的依附性是最强的,也是唯一一个坚决支持忽必烈的。

  伊儿汗国一直从元朝引进人才。从旭烈兀起,就信任中医,不相信波斯医生。至少到合赞汗的时候,还在请老中医看病。(波斯人似乎对此耿耿于怀)

  孛罗丞相:

  伊儿汗国从元朝聘请的经济人才。为了解决财政危机,开始推行纸钞。

  因为钞法搜刮太狠,几个月就维持不下去了。

  宗教:

  伊儿汗国的完者都汗,母亲是一名景教徒。为了让老妈高兴,他加入了景教,教名叫尼古拉斯。

  完者都的一名波斯宠妃是什叶派信徒。为了让老婆高兴,他还加入了什叶派,教名叫穆罕默德。

  他的宰相和老师拉施特是逊尼派学者。为了让老师高兴,他又加入了逊尼派。(这次不要另起教名了,省事了。)

  反正他是大汗,其他人都打不过他,也拿他没办法……

  不过法国和他关系不错。

  虽然距离很远,但法国一直把伊儿汗国当做重回中东的潜在盟友。

  从路易九世开始,法国就多次尝试和蒙古人结盟了。包括旭烈兀与教皇的谈判,也是法国人在其中牵线。虽然因为教会的顽固没能成功,但法国和蒙古还是保持着联系。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

  伊儿汗国伊斯兰化之后,合赞汗发过诏书,斥责一些蒙古和波斯军人,打赢了就夸耀自己的功劳,打输了就怪真主。

  (效果如何不太清楚)

  俄国考古学家发现了合赞汗铸造的钱币。背面是天方教的“万物非主……”祷文,正面却印着“长生天气力里”。

  完者都汗的熟人是法王腓力四世,双方的通信至今还作为文物保留着。

  腓力四世就是抓了教皇去阿维、、尼翁度假,还干掉了圣殿骑士团的国王。

  (这俩宗教观估计差不多,看顺眼了……)

  汉人:

  那时候的汉人概念比较混乱。

  金人眼里的汉人仅限于燕云一带。

  元朝眼里的汉人仅限于北方。

  而北方汉人对南方宋朝的认同,实际上是很难说的。或者说那个时代的族群认同,按照现在的标准看,本身就十分混乱。

  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宋朝“民族”的说法,大部分其实都是来源于日本。

  日本近现代学者中有一个流行的观点,认为宋朝是个巨大的进步时期。这个理论认为,古典时代出现了一些大一统的帝国,比如汉和罗马这类;之后进入了封建时代,比如中世纪和隋唐门阀;而后,宋朝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,第一个进入了近代。

  为什么说他第一个是近代呢?因为日本人认为,近代有两个标志,一个是资本主义,一个是民族国家。

  日本学者认为,单一民族国家是先进的,大一统帝国是落后的。所以宋朝比汉和罗马这类普世帝国,显然要更加先进。

  当然,还有其他一些“证据”,比如他们认为辽国是和宋对立的单一民族国家,还坚持认定金、西夏、安南这些,也是单一民族国家,他们的独立也是进步的。

  另外日本人还赞扬宋朝与辽国等政权的平等关系,认为这是近代国际秩序取代落后朝贡关系的标志。

  这种意图在现在看来,当然很明显:日本人试图通过吹捧民族国家独立,以求肢解zhongguo,尤其是他重点关注的蒙满地区。

  而且因为这部分“证据”实在太暴论了(比如他说辽国的那些),所以信的人不算多。到最后,只剩下吹捧宋朝“民族主义”的那些了。

  (PS:日本人提到的另一个“近代因素”,也就是资本主义,也是至今都经常被提及的。他们找了一系列的“证据”证明宋朝的先进富庶。

  直到现在,网上吹捧宋朝的段子,如各种“资本主义萌芽早于欧洲xx年”之类,有很多依然是这个时候捣鼓出来的……因为这二者本来就是一套的。)

  而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歌颂宋朝的“民族主义”呢?因为宋朝奉行的,确实就是“开除汉籍”式的民族主义。因为宋朝人自己其实已经意识到了,自己的疆域大大缩水,天天被其他人压着打,尤其和唐朝一对比,就更加丢人。对此,宋朝总结了一套自己的说法。

  北宋时,就有人论证,说从南北朝开始,衣服形制都被胡人带歪了,唐朝时也一样是胡风,我们宋朝才纠正回来。到南宋时,就更加直白,直接说“唐源流出于夷狄”了。

  简而言之,他的意思就是,唐朝太夷狄了,不如我华夏正统。所以我虽然菜,但我比唐朝更伟大。

  现在网上流传的李唐胡人说,其实就是宋朝发明的。民国大师只不过是把宋朝人的话拿过来重新包装。XX胡化论,也基本都是这套逻辑。

  现在很多衣冠、血统类的流行说法,其实也都是宋朝人玩剩的,被人拿来复读而已……

  然而当时的情况是,宋朝一直夺不回燕云,最后索性把中原都丢了。而且,宋朝对金国非常软弱,只要有逃亡的人被金国索要,宋朝都忙不迭地把人送回。连地盘和百姓都保不住,这种情况下如何论证自己更正统呢?

  宋朝的解决方法是,把丢掉的地方和沦陷区的百姓,都开除汉籍就行了。

  只要论证丢了的地方都是胡化严重、已经算不上汉地的地盘,就不会受到丢弃疆土的责难。而且,还能始终保持纯度,证明自己的正统性。

  ——这就是宋朝的“民族主义”。

  宋朝对北方人的迫害也是很常见的,北宋末、南宋末的例子都一大堆。因为他不把北方人当自己人,所以遣送回去,就没什么心理压力,也不需要面对舆论谴责了。

  (南宋把投奔自己的中原人称为“归正人”,经常予以歧视。这个名字本身也不是个好词。

  归正人元是中原人,后陷于番,而复归中原,盖自邪而转于正也。——《朱子语类》)

  到南宋灭亡时,不止其他地区被“开除”,南北方汉人之间的对立,都已经非常严重了。

  当然,日本人肯定很喜欢这种情况就是……

  顺便,很神奇的是,日本人对元朝的抨击,就集中在“他打断了宋朝的民族主义”这个方面。

  (“东洋的国民与国民对立好不容易才出现。蒙古帝国极度强大的统一意志又将之抹杀,结果是东洋近世史特征之一的国民主义一时消失。这点可以认为是东洋史与欧洲史在平行发展线上的背离。”

  —《东洋的近世》)

  平心而论,元朝哪来这个理论水平……而且消灭了宋式民族主义后果的,也不是元,而是明。元联邦既没有消灭它的能力,也没有扩大它的能力。是明朝才把南人北人,重新捏了起来。

  按这个理论,日本人真要骂,应该骂明朝,尤其是洪武、永乐年间的明朝才对……

  虽然很反历史常识,但这个观点的影响确实很深远,至今都能时不时见到它的衍生和后续。

  比如那个看起来就不对劲的对辽国的论证,它和日本人对元清的暴论一起,被美国人拿去重新编排,加上其他论述,最后就形成了现在的“内亚史观”,又被当成了武器(而且居然真有人信)。

  既然话题提到了,就说一下吧。

  主要是有些段子实在过于古老了……18xx年的就算了,宋朝的段子都有人信……

  故事:

  北宋想要趁辽国空虚偷袭燕京,就挑选七千精锐,袭击城门。然而成功之后,宋军却不扩大战果、控制要地,反而都跑去饮酒作乐,劫掠城里百姓了。

  市民遭到突然袭击,竭力抵抗,和宋军精锐纠缠起来。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,辽国的军队赶回,宋军精锐大败,只逃回四百多人。

  宋军主力也没跟上接应,听说前锋失败,将领直接烧营逃走。宋军主力自相践踏,伏尸百余里,在山涧摔死的人不计其数。

  宋军战前认为“闻燕人久欲内附,若王师入境,必箪食壶浆以迎”,

  过程是“契丹遽以败盟诟我,追至古城南,我师望南而溃……死尸相枕藉,不可胜计”,

  结果是“燕人作歌及赋以诮延庆(宋军将领刘延庆),传笑虏中”。

  这场战争唯一意义大概就是证明即使是燕山山区,半夜乱跑也会摔死人,所以印度人在喜马拉雅山摔死太正常了……

  好在当时金国国主完颜阿骨打比较老实,看宋朝没能力,就帮他打下了燕京,而且依然按照之前的盟约,燕地的人依然归宋朝。

  (阿骨打一直对宋朝很客气,临终都在嘱咐子孙千万不要去打宋朝惹祸。不过子孙们后来还是没忍住,决定试试……)

  但当时,辽国的一支军队“常胜军”投降了宋朝。常胜军主要是辽东的汉人、渤海人等等,按照盟约,应该送归金国。

  宋朝想把他们留下来,于是把燕地有田产的百姓三万多户,抓起来送给金国作为替代。这些富裕百姓被抓走后,留下的田产钱财,正好用来招揽常胜军。

  宋朝官员还在燕京炒盐,让盐价涨了几十倍。又胡乱侵夺,导致当年“燕山大饥,父母食其子”,不仅贫穷百姓饿死,士兵也“牙兵皆骨立,戍兵饥死者十七八”。

  但即使如此,宋朝对花了大代价争取来的常胜军,也没有多珍稀。

  宋朝违背盟约,招揽了将领张觉。张觉从金国逃出后,金人向宋朝施压,要求遣返。宋朝害怕,又将张觉斩首,把首级送回去了。

  燕地降将和常胜军上下,都聚在一起哭。常胜军首领郭药师也惶恐不已。尽管如此,郭药师至少保持了雇佣兵的信誉,没有逃走。

  后来金国与宋交战,常胜军战斗力很强,把金军阵型打的向后败退。这个时候,旁边的其他宋军不知为何,竟突然逃走了。金军很快反应过来,包围并打垮了常胜军。郭药师气得要死,投降金国去了。

  元朝的汉世侯以河北人为主。

  如果他恰好是燕云地区的人,那他可能祖祖辈辈就没见过几次“宋朝”。他家是唐,辽,金的臣民,但确实没怎么被宋朝统治过。

  如果有的话,那么仅有的被宋朝统治的家族记忆,就是上头那堆事。

  辽国认为他是汉人,金国认为他是汉人,蒙古/元朝认为他是汉人,但南宋认不认他存疑。(通常叫“归正人”)

  他自认是汉人,但他认不认为南宋是汉人,也存疑。(通常叫“蛮子国”)

  他上次见到的,可以让他参考“什么是真正的汉政权”的朝廷,还是唐朝,那都是三百年前的事情了。

  ——而且这会儿也不见得是“真正”了,南宋都要把唐开除汉籍了……

  这种情况下,他对什么是正统的汉人政权,是缺乏认识的。他也没法认同南宋就是那个正统,乃至去攻打南宋,他都没什么道德上的压力和负罪感。

  (紫帐世界线里,主角的同伴们,实际上也应该是这种认知。不过没敢细写,怕被刘渊们怼……)

  反过来,南宋人对于北方人,也不会好哪里去的。东晋都能组织一支北府军,但南宋就不行。

  这种撕裂在金、南宋时彻底成形,而双方统治者都乐见其成。元联邦虽然统一但过于松散,而且也没有解决的动力。发展到明朝的时候,就很严重了。

  明初,面对的问题早已不是简单的地域歧视,是天下都快给折腾出两个对立的汉族认同……知道这个情况,大概就能理解为什么朱元璋面对这类实践,反应夸张到过激了。

  总之,历史背景还是很重要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ukxs.cc。优看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ukx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